China
  • 021-57675563

当前位置:知识中心 / 轩田技术篇 /

专家说丨一文读懂IoT/IIoT/Edge/EAP之间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4-08-08    浏览人数:1人查看

当提到 “宝洁”,“欧莱雅”,“口红”,各位脑海里会想到什么 ?


如果我说它和IoT之间存在联系,我想肯定有99% 的人会一脸疑惑。


image


这是一篇历史文,主要说明 IoT/IIoT/Edge(边缘计算)/EAP 的差别。接下来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课题,让甲方人员不再被乙方的 “市场语言” 迷惑。

如下是一些友商公司针对以上课题的分类:


K 公司:EdgeBox, EAP 是属于“IIoT”类


G 公司:EAP是属于“边缘物流平台”类


S 公司:EAP是属于“生产管理”类


F 公司:EAP是“产品”


IoT



IoT 这个概念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百度的结果首先扯出了比尔盖茨,再拉上了 MIT,第三个再含糊的提到美国了 Auto-ID。


准确的说,IoT这个概念应该是 Kevin Ashton (https://ethw.org/ Kevin_ Ashton),1999年在 P&G(对,就是那个卖化妆品/清洁用品的宝洁)提出来的。大家一定会认为提出这个概念的人,一定是技术大咖,但实际上不是。

image


Kevin 是一个英国人,年轻时在欧洲一边当 DJ 一边旅行,最后在伦敦大学念 “北欧文学” (是文科生)。毕业后,和一个华人一同创业,开了一间面店 (Wagamama),他负责网络行销,但没有成功。


后来加入了宝洁,参与了欧莱雅 (化妆品)新产品线的上市。他当时负责的是口红产品线,在过程中,他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即使仓库有货,但门市依然频繁出现缺货;即使有条码系统(当时的主流物料追踪系统),可以追踪物料数量,但物料位置仍是缺失的。


image


他开始头脑风暴想要解决问题,开始思考能否使用信用卡上的芯片,再加上无线网路,来自动追踪物料的数量和位置。在1999年,他有机会对 P&G 的管理层做报告,在报告中他第一次使用了 IoT (Internet Of Thing)这个概念。P&G 十分感兴趣,把他派到 P&G 赞助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负责去构建 Auto-ID 中心 (他的职位是 Executive Director 执行总监),针对RFID(电子标签)相关技术去研究,特别是包装方式(要把RFID电子标签做到小到可以放入口红中)。


image


到 2003 年, Auto-ID 中心已经有 103 家赞助企业,都对这个技术有很大的兴趣。


Kevin 后来写了一本书, ”How To Fly A Horse: The Secret History of Creation, Invention, and Discovery“ 来描述了整个过程,推荐各位有兴趣的看一下 。



IIoT


而IIoT这个名词和概念则是2012年时由GE提出来的。

(https://www.ge.com/digital/blog/ what -industrial -internet-things-iiot)


这是 GE 网站上的描述:
It is the network of a multitude of industrial devices connected by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hat results in systems that can monitor, collect, exchange, analyze, and deliver valuable new insights like never before


image


其中提到了监视(Monitor),采集(Collect),交换 (Exchange),分析(Analyze)。

不管是 IoT 还是 IIoT,都没有提到 EAP 的核心 =》控制,执行。

从历史的发展和角度,EAP 和 IIoT 都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东西。


之前有写过 EAP 针对半导体行业设备连接的系统 (Equipment Automation Program),他的特殊性是有一堆专家定义的标准,其中以通讯协议 SECS/GEM (E04,E05,E37)作为其中的代表。它还包括了各种不同的规范 (例如设备的工作管理,Job Management)等。


而 IIoT 是一个广范的理念,从 IoT (解决大型量贩产品追踪问题)一直延伸到工业应用 (GE 针对工业数字化的变革),目标是帮助客户更好的去应用工业数据来解决最大的挑战。


Edge(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是在 2012 年,由欧洲电信标准协议提出来的概念 MEC (Mobile Edge Computing),目标是将云端和边缘移动端做结合。


image


在2015年,由ARM/Cisco/Dell/ Intel/Microsoft等大厂一同成立了 OpenFog 联盟,通过开发一个开放式结构,建立和验证框架,让云端/端点/服务之间拥有安全和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个联盟做的不只是架构,也包括了对应的 API。


在 2018 年,IEEE 正式接受 OpenFog 的参考架构作为标准 IEEE1934 (其中的代码是 DELL 提供的)。


好玩的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是 OpenCloud (云端)而是 OpenFog (雾端) ?因为在当年,玩家都知道,网络不够快,云端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一定要加入一个中间层(雾端),减少大量数据直达云端。而这个雾层,通俗来说的话,指的就是 “IIoT 网关”。


但没有中国企业愿意用这个 “雾计算” 名词,个人觉得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 IEEE1934,估计现在的 IIoT 网关没有一家是满足这一个标准的。(至少百度时没有找到)。


EAP


往期有写过有关EAP的介绍,大家可以点击查看。


image